記者在近期采訪中發現,對周期性的把握已經成為企業制定經營策略的重要因素。一家以粘膠纖維為主要原料的紗線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企業的經營狀況還不錯,除了企業自身的技術設備優勢,關鍵還在于準確把握了粘膠纖維的采購時點。在這位負責人辦公室,擺放著一張精心繪制的多年來粘膠纖維價格的走勢圖,在每個節點都附有注解,粘膠價格的周期性在此一目了然。“不只今年,在金融危機***嚴重的時候,我們也是依靠對這張圖準確判斷形勢,把握原料采購節奏,避免了巨大的現金流損失。”這位負責人表示。而據記者了解,在粘膠生產企業手里,則會有上游原料漿粕的價格走勢圖。當產業鏈還沒有完善到抵御原料價格波動的所有風險時,分析周期性則是一個可行的途徑。
當然,周期性還體現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如果價格暴漲暴跌,對生產周期越長的產品不利影響就越大。一般來說,滌綸的庫存周期在15天左右,棉紡和粘膠企業的庫存周期為30天甚至更長。記者曾在前期做過關于粘膠纖維行業的系列報道,當時粘膠行業虧損面已達到8***。在整個化纖行業中,上半年粘膠行業肯定***不好過。目前1.5D38mm粘膠纖維價格約為18000元/噸;6月1日,其價格約為21000元/噸;5月初,其價格約為24000元/噸;4月初,該產品價格則基本在27000元/噸;2月底~3月,其價格高達28500元/噸。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2月份春節過后,粘膠纖維及原料價格保持了高位上漲態勢,這種狀況在整個3月得以延續。但從4月中下旬開始,相關產品價格開始持續暴跌,目前已跌去1000元/噸以上。前段時間粘膠企業普遍存在的情況是,用高位時買進的原料進行生產,還沒等產品出貨,粘膠價格已經暴跌至比當初原料價格還低的水平,虧損顯而易見。更有甚者,從國外進口的高價原料還在海上運輸,已經每噸虧出幾千元。
繭絲價格在今年也出現了大幅上漲的行情,其昂貴價格直接導致的后果是抑制了需求。江蘇一家用絲綢生產床上用品的***企業就向記者坦言,這兩年來由于原料漲價,企業經營難度、運行成本確實大大增加。白廠絲價格從2009年的18萬元/噸飆升至今年***高時的42萬元/噸,至今仍在38萬元/噸附近高位調整。不過,長期在絲綢行業摸索,這家企業的負責人發現絲綢行業仍然有規可循,大概4年一個運行周期,而繭絲價格也在供需、產量等因素影響下漲跌互現。正是考慮到繭絲價格高位運行的風險,這家企業目前已大幅降低原料庫存,僅維持正常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