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利用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的優勢,整合區域內供應鏈。扶持產業集群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建立***,依靠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的資源整合優勢,科學調整集群地產業鏈上下關聯度,以區域***帶動集群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產業集群服裝區域內創建自有***,通過這個***將該產業集群內的幾百家中小企業聯系起來,企業分工生產,合理利用公共資源,企業分別按照統一標準生產不同的產品,這些產品都使用統一的***,采用統一的銷售網絡,真正做到產業鏈的有機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各類企業的效益都會增加,從而達到共贏目的。
2、強化紡織產業鏈合作關系。紡織企業、行業協會、政府應積極打造相互依存的產業體系,發揮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協同作用。更多的建立和加強產學研聯盟,更好地發揮好企業、政府和名校院所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組織紡織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聯合攻關,提升紡織產品的科技含量,拉長紡織業產業鏈,培育更多的科技型紡織企業。有條件的紡織企業積極加入聯盟,充分利用好這一創新平臺,積極參加科研開發,可以增強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發展水平。紡織科技類的高校院所還可提供更多的幫助、支持,發揮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面向廣大紡織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幫助紡織企業攻克技術難題,把***有前景、***具效益的技術成果提供給企業,加快紡織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多方互利共贏。同時耐心培養我國紡織人才隊伍,尤其在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要制定落實各項政策吸引紡織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將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效益緊密有效結合起來。
3、加強紡織產業鏈管理信息化建設。首先,中國紡織業要以信息化主導市場,堅持內外信息結合,采集、整理、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購和供應信息系統,以尋求大規模的生產定制。其次,要想在國際化競爭中快速發展,必須采取強強聯合的辦法,將供應商與采購商緊密聯系、將技術創新設計研發部門與市場營銷部門加強合作溝通交流,以形成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機制,使很多企業互相依托、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生產中做到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快速轉換,實現彈性專精生產模式。企業所參與的群體規模越強大,運行效率越高,運行成本就越低,企業的競爭力才會越強,實力才會越大,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及經營能力,全面提高紡織產業綜合競爭力。第三,必須建立起先進、高效、穩定的行業信息網絡,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現代流通體系猶如一座橋梁和紐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及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信息資源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信息化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構建結構合理、內容完善、查詢便捷的行業住處數據庫和注重實效的信息服務體系以及人才的培訓制度,開發紡織ERP軟件、CIMS軟件和多種專業化電子商務平臺及交易規則。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設計網頁,構建網站,全面做好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依靠信息技術搶占國際市場。***后,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發揮好我國產業比較優勢,建設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